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,推动球类课程教学创新,球类教研室(小球类)继17日成功举办首场专题研讨会以来,于4月24日举办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”第二场专题研讨会。本次研讨会聚焦羽毛球课程,由黄苑玲、梁松两位教师分别展示“正手击高远球”与“后场正手吊球”课程设计,分享教学经验。体育部副主任马伯韬及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会。
黄苑玲老师以“正手击高远球”课程为例,结合学情分析提出针对性策略。针对学生技术层次不齐、控球能力不足的问题,通过“专项准备活动——分解动作示范——分层强化练习”三段式教学,帮助学生掌握握拍、站位、挥拍等核心技术。课程中融入“原地掷球”“击悬挂球”等趣味练习,强化动作连贯性与力量控制,此外,通过自评、互评、师评等多维反馈,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。
梁松老师以“健康第一”教育理念为核心,围绕后场正手吊球技术展开教学。通过“示范讲解法”与“错误动作对比”,直观展示击球角度、手腕控制等要领,并设计“多球变化训练”“半场对抗练习”等实战场景,强化学生战术意识与落点精准度。课程强调“三维健康目标”:技能上要求80%学生掌握吊球动作;认知上理解技术原理与战术价值;情感上培养团队协作与积极心态。
马伯韬充分肯定两位教师的创新实践,指出:“黄老师的‘分层教学’精准回应学生差异化需求,梁老师的‘健康理念’深度融合课程思政,为小球类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范式。” 其他老师对教学过程设计、课堂组织形式、体质测试练习方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本次研讨会以羽毛球课程为切入点,展现了“精准施策、健康育人”的改革成果。未来,教研室将持续深化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,为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!
供稿:王正/编辑:傅文涛/审核:杨效勇